- A+
我们漫步上中城的行程是从33街地铁站出发,穿过默里山到联合国总部,之后沿42街走过克莱斯勒大厦、大中央车站、纽约公共图书馆;之后沿第五大道向北,到洛克菲勒中心;而后到第六第七大道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和卡内基音乐厅;而后顺百老汇大街一路向南到时报广场;最后返回到33街地铁站。 这一路上所见到的景观是让我们最深切感受到纽约开放、多元、创新、继承、坚守本土又拥抱国际等多角度、多层次文化给我们带来的不同体验。如果不是这样漫步游览、对很多细节去深入细品,可能无法收获到沿途景观所能提供的体验和感受。
△300
在曼哈顿的上中城,除了第五大道和百老汇大街两条南北向的大街非常著名之外,东西向的42街同样也是曼哈顿一条有名街道。在这条长3公里多的街道上排列着纽约一些非常重要的地标建筑,从东到西依次是联合国总部、克莱斯勒大厦、大中央车站、纽约公共图书馆、时报广场、纽新航港局客运总站和曼哈顿环岛游的游船码头等等,另外还包括了中国纽约领事馆。特别是在42街与百老汇大街交汇处的时报广场附近,因其周围有众多闻名于世的剧院,所以这个路口又被称为剧院区。
△201、两次漫步曼哈顿中城的路线图
【图中的航点、航迹、航线等gpx文件,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关注《老范游记》的微信公号(V-Trip),并在公号中回复“2017NY”来获得下载地址与提取码。或访问谷歌地图:https://goo.gl/ygHvDi下载相应的航迹文件。】
六、漫步曼哈顿42街及上中城:
我们漫步上中城的行程是从33街地铁站出发,穿过默里山到联合国总部,之后沿42街走过克莱斯勒大厦、大中央车站、纽约公共图书馆;之后沿第五大道向北,到洛克菲勒中心;而后到第六第七大道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和卡内基音乐厅;而后顺百老汇大街一路向南到时报广场;最后返回到33街地铁站,乘地铁返回住处。
1、默里山 (Murray Hill):
默里山 (MurrayHill)是距离中央车站、第五大道等繁华商业区非常近的一个住宅区。这里以其喧嚣的夜生活和一些时尚的咖啡馆而著称,同时这里还有不计其数的派对场所。默里山的夜晚是个非常热闹的地方,无论是在工作日外出吃晚餐或在深夜出来买醉,默里山都是最佳的选择。
△301
不过,在白天走过默里山,确是一派安静祥和的景象。在上午时分,街边静怡的19世纪所建造的联排房屋在周遭更多毫无特色的公寓大楼群之间会平添了一份雅致。
在麦迪逊大街路东,35街和36街之间有一座并不算太豪华的新教圣公会教堂(Church of theIncarnation)。这座哥特式的教堂教堂最早始建于1852年;目前的建筑是1864重建的,并因1882年的一场火灾后于1865年重新完成修复的。该建筑于1982年被收录于美国国家历史遗迹名录当中。
△302
2、联合国总部大楼 (UN Headquarters):
联合国总部大楼(亦称联合国大厦)是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这里的土地属于国际领土,因此只要是会员国公民持有护照就可以进入,包括与美国无邦交的联合国会员国的公民。据说近期在中国政府要求下,台湾人只有持有台胞证才能进入了,持有“台湾护照”的人已经不允许进入了。
△303
此大楼于1949年和1950年间兴建,土地购自于当时的纽约房地产家威廉·杰肯多夫,土地面积达17英亩(约6.87973公顷)。在此之前,洛克斐勒家族有意提供其在纽约州威斯特彻斯特郡洛克菲勒庄园的土地,但因距离曼哈顿太远而作罢;之后,纳尔逊·洛克菲勒便协助新的土地的购买,其父小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还捐助了850万美元协助兴建大楼。
△304、Non-Violence
联合国大楼的一层和大楼周围的广场花园中展放着来自很多会员国赠送的礼物。这些礼物也都代表着这些会员国对联合国的期许或祝福。其中最著名的礼物是卢森堡大公国在1988年赠送给联合国一座雕塑,正式的名称是“Non-Violence(不要暴力)”,通常会被称为“打结的手枪”。它的构思与造型十分奇特:是一支枪管扭曲打结的手枪,其寓意联合国的主要职责是“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305
对于老范这一代中国人,对联合国最深的记忆恐怕就是1971年10月25日这一天,在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的2758号决议。该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的“中华民国”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306
自那以后的四十多年时间里,中国从开始融入国际社会、并逐步改革开放直到现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段时间,中国不仅自身发生了天翻复地的变化,同时中国人也普遍真切地认识到了这个世界上多数国家普遍接受的“国家利益至上”游戏规则。
△307
在距离联合国大楼堂入口外一百多米的草坪上,依旧矗立着一座前苏联政府在1990年为了纪念联合国成立四十五周年赠送给联合国一座雕塑。这座雕塑的正式命名为“GoodDefeats Evil(正义战胜邪恶),它描绘的是欧洲神话英雄圣乔治杀死dragon(杜拉更)的情景。在欧洲神话中,dragon是最大的恶魔。使用构成雕像。制作雕塑的材料来自前苏联洲际导弹和美国洲际导弹的残骸,是根据美苏两国的核军备裁减协议拆毁后得到的残骸。因此,这座雕塑反映的是世界人民战胜了核大战恶魔。
△308、Good Defeats Evil
但是在2015年,中国政府为了纪念联合国成立七十周年,也赠送给联合国一座和平樽。和平樽顶部装饰着中国龙,本意是象征对和平的渴望。但这里的中国龙却被新华社译为dragon,居然和欧洲的恶魔同名了。
可见,仅仅在赠送给联合国的礼物上就能凸显出,虽然从社会到经济我们已经完全融入整个国际社会,可是在文化交流上,距离能够准确交流、完全相容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3、克莱斯勒大厦(Chrysler Building):
离开联合国总部,沿42街向东走不远就是克莱斯勒大厦(Chrysler Building)。
克莱斯勒大厦是受克莱斯勒汽车制造公司的创建者沃尔特·P·克莱斯勒的委托而建造的。它建于1926年—1931年,坐落在美国纽约市中心。它是高度320米,77层,是目前世界最高的砖造建筑物。沃尔特·P·克莱斯勒要求将它们制成看上去与汽车散热器帽盖的装饰物一样,作为他显赫的汽车制造帝国的标记。在1931年帝国大厦完工前它一直是最高的摩天大楼。在911事件后曾再度成为纽约第二高楼,直到2007年12月。克莱斯勒大厦被视为一个典型的装饰艺术建筑,大多数的当代建筑师认为克莱斯勒大厦仍是纽约市最优秀的装饰。大厦外部的滴水兽装饰成为了后来克莱斯勒的汽车装饰,顶部尖塔设计仿照了汽车散热器的外观。大厦内部的大理石地板和“装饰艺术”风格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309
4、中央火车站(Grand Central Terminal):
纽约中央火车站(Grand Central Terminal),由美国铁路大王康内留斯·范德比尔特(CorneliusVanderbilt)出资建造的,始建于1903年,1913年2月2日正式启用,并取代了之前的旧站(于1871年由老范德比尔特所建)。纽约中央火车站是纽约著名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一座公共艺术馆。它与宾夕法尼亚车站同为大纽约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美国最繁忙、最著名的铁路车站之一。如果按月台的数量来说,大中央总站是世界上公共建筑空间最大的铁路车站,它拥有44个月台和56条轨道。车站的地下部份有2层,地下一层有30条轨道,第2层则有26条轨道。其中有43条轨道现用于客运。
△310、纽约中央火车站(Grand CentralTerminal)
自纽约中央火车站落成后,车站附近的公园大道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许多饭店、办公大楼及豪宅,也因此使这里成为全曼哈顿岛地价最高的地区。1963年,庞大的泛美大厦(现大都会人寿大厦)于中央火车站北边建成,由于其落成破坏了中央火车站附近的景致,引来抗议声浪;但麻烦还没结束,1968年,宾州中央铁路公司曾计划拆除中央火车站42街的一部分候车室,以兴建办公大楼,但由于当时美国前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的强烈反对,才逃过改建的命运。1983年,中央火车站被列入国家历史文物保护名册。1992年,中央火车站曾进行过全面整修,以应付日趋增长的通勤人潮。
△311、纽约中央火车站(Grand CentralTerminal)
中央火车站的中央大厅位于车站的正中央,经常挤满人潮,售票亭和询问处就设在此处。九一一恐怖攻击事件之后,大厅上挂了一幅美国国旗。
△312、纽约中央火车站大厅
大厅里的星空穹庐原画于1912年,由法国艺术家保罗·塞萨尔·埃勒(Paul CésarHelleu)创作,但在30年代后期因脱落而重新绘制。星空图所绘的天空是反向的,范德比尔特家族的后人解释说这是从上帝的视角俯瞰星空,从星空以外的世界看星空,所以和人类的视角相反。另外,星空位置也和现在的真实位置不一样,原因是这是根据中世纪时期的星空图描绘的。
△313、纽约中央火车站星空穹顶
1998年,曾经对屋顶进行过翻修处理,主要是为了清除屋顶的一些黑色污垢。在翻修之前,大家都认为污垢是过去年代里蒸汽火车和柴油机车燃烧的烟尘弄脏了屋顶,经过取样化验后却发现几乎都是尼古丁残留物,反映出当时人们抽香烟的普遍程度。
大厅内有许多的穿堂走道,乘客可进出不同的候车月台。
△314、纽约中央火车站(Grand CentralTerminal)
5、纽约公共图书馆(New York Public Library):
纽约公共图书馆(New York Public Library,NYPL)是美国主要图书馆系统之一,和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系统、皇后图书馆系统一起组成纽约市的三大公共图书馆系统。纽约公共图书馆总部的主体建筑位于第五大道,由于藏有《古腾堡圣经》和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它被认为是世界著名的图书馆之一。
△315、纽约公共图书馆(New York PublicLibrary)
图书馆主体是科研图书馆,位于曼哈顿第五大道40街和42街之间,1911年5月23日落成,第二天开放,门前有两个石雕卧狮,命名为“阿斯特狮”和“莱努克斯狮”,后来又俗称为“阿斯特先生”和“莱努克斯夫人”(虽然两只都是雄狮)。在大萧条时期,纽约市长拉瓜地亚为了鼓励市民战胜经济危机,曾将这两座石狮取名为“忍耐”和“坚强”;现在纽约市民只是根据它们的位置俗称左面的(北方)为“上城”(居住区),右面的为“下城”(金融区)。
纽约公共图书馆是由多家私人机构捐赠兴建,由市政府承担了维护和运转费用的,因此纽约公共图书馆成为政府和私人慈善机构共同合作的、典型美国方式运营的图书馆。
△316
纽约公共图书馆的主阅览室是315号房间,90.5米长,23.8米宽,高15.8米,四外都是开放式书架,长窗,房顶有大吊灯。室内长型阅览桌和舒服的椅子,桌上有铜台灯。装备有电子计算机可以和因特网联接。所有一切都是免费的,有许多著名作家在这里搜集资料,在大萧条时期,也有许多人在这里进行相当于大学教育的自学。
△317、主阅览室
许多电影电视作品都是以纽约公共图书馆做背景的,其中包括电影《蜘蛛侠》、《捉鬼队》、《后天》、《蒂凡尼早餐》、《爱情第二章》(ChapterTwo)、《纽约大逃亡》等等。
△318
6、布莱恩公园(Bryant Park ):
在紧邻纽约公共图书馆的西侧有一个占地面积与图书馆占地面积相当的公园——布莱恩特公园(BryantPark)。布莱恩特公园是曼哈顿岛上的一个私营公园,理论上纽约公共图书馆主馆应该也算在公园之内的。
△319、布莱恩公园(Bryant Park )
1980年代,纽约公共图书馆扩建了12,000平方米的地下藏书面积,这部分藏书区就在布莱恩特公园的地下,地上仍然是公园。
私营的布莱恩公园不是24小时都开放的,依季节不同开放时间也不同,像1、2月是07:00至22:00,夏天6至9月是07:00至00:00,具体的开放时间最好到其官网上去查询。
△320、布莱恩公园(Bryant Park )
7、第五大道(Fifth Avenue):
第五大道(FifthAvenue),是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一条非常重要的南北向干道,南起华盛顿广场公园,北抵第138街。由于第五大道位于曼哈顿岛的中心地带,因此在曼哈顿岛上东西走向的街道有时会以这条街道为界而加以东西的称呼。
第五大道上旅游景观众多,由南至北有帝国大厦、纽约公共图书馆、洛克菲勒中心、圣帕特里克教堂、特朗普大厦以及中央公园、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等。第五大道同时也是纽约市民举行庆祝活动的传统途径路线,在夏季的星期日是禁止汽车通行的步行街。
△321
在介乎第49街至第60街之间的第五大道是曼哈顿高级购物街区,又被称作“梦之街”,这里云集了众多世界著名的品牌商店。据统计,第五大道的租金在世界上可以算是数一数二的昂贵。
第五大道在紧邻中央公园的一段有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Art)、索罗门·古根汉美术馆(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库珀·休伊特国立设计博物馆(CooperHewitt Smithsonian Design Museum)、犹太博物馆(The JewishMuseum)、纽约城市博物馆(Museum of the City of New York)和巴里奥博物馆(El Museo delBarrio)等著名的美术博物馆,因此这一段第五大道又被称为“艺术馆大道”(Museum Mile)。
8、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
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Center)是座落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第五大道的一个由数幢摩天大楼组成的城中城,中心总共由十九栋大楼组成,各大楼底层相通。洛克斐勒中心是历史上最浩大的都市计划之一,这块区域占地二十二英亩,由十九栋建筑围塑出来的活动区域,对于公共空间的运用开启了城市规划的新风貌,完整的商场与办公大楼让曼哈顿中城继华尔街之后,成为纽约第二个市中心。从第五大道旁较为低矮的国际大楼缓缓起伏到第六大道旁最高的GE大楼(69层高的通用电气大楼),交错横贯之间的是可供市民使用的广场(海峡花园“ChannelGarden”、下层广场“Lower Plaza”等),这座城中城每天容纳上班、观光、消费的流量达25万人。
△322、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Center)
洛克菲勒中心由洛克斐勒家族出资建造,设计者为Raymond M. Hood。整个中心建设过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1930年代建造的十四栋大楼,为古典风格;第二部分是1960年代和1970年代新建的四栋大楼,为现代风格。1987年被美国政府认定为国家历史地标。
严格来说,洛克斐勒中心区域涵盖第五大道至第七大道,介于47街至52街之间,区内涵括餐厅、办公大楼、服饰店、银行、邮局、书店……,甚至还有地下铁通道贯穿链接,建筑师聪明地利用大楼间的广场、空地与楼梯间制造人行流动的方向,让一天超过25万的人潮在此穿梭无虞。
△323、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
洛克斐勒中心在建筑史上最大的冲击是提供公共领域的使用,这种为普罗大众设计的空间概念引发后来对于“市民空间(CivicSpace)”的重视,巧妙地利用大楼的大厅、广场、楼梯间、路冲设计成行人的休息区、消费区,彻底落实为广大中产阶级服务的计划,建筑物不再是取悦皇帝及权贵的工具。
洛克斐勒中心中最高的GE大楼的顶层(70层)是纽约曼哈顿最著名的景点“峭石之巅观景台(Top of theRock)”。该大楼已经被广泛认为是拥有纽约市最佳全景视野的摩天大厦。
△324、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
GE大楼又被称作“洛克30(30 RockefellerPlaza)”,大楼早在1933年完工之前,就已经是纽约一道典型的风景线。三十年代很有影响的一张有一群建筑工人在钢梁上吃午饭的照片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现在的峭石之巅观景台,是耗资7500万美元,经过19年的重新翻修,于2005年重新开放的。并且已经成为纽约最著名的观光景点之一,被誉为纽约之旅的“必游之地”;它还在2008年被TimeOut New York杂志评选为“全纽约第一观景点”。
△325、曼哈顿中下城
峭石之巅观景台位于大厦顶层(70层),距离地面259米,在最近这次翻修中没有采用高的栏杆,而是在四周装有较矮的防护栏。游客站在峭石之巅的观景平台上,视线可横扫整座城市,从东河到哈得逊河、从上城的中央公园到下城的世贸大厦,曼哈顿的所有景色尽收眼底。
△326、曼哈顿上城和中央公园
峭石之巅观景台与帝国大厦的直线距离在1.3公里左右,因为与帝国大厦的上半部分高度相当,中间没有高楼遮挡,所以它提供了一个在帝国大厦观景台上都无法得到的体验:近距离观看纽约帝国大厦本身的景色!
△327、帝国大厦及曼哈顿下城夜景
特别是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登上峭石之巅,游客不仅可以享受这座不夜之城全城的璀璨的夜景,还能欣赏到帝国大厦顶部的泛光灯的颜色因时间或重大事件所做的改变。
如果购买纽约通票(CityPass),峭石之巅观景台是其中三对二选一景点之一,与之对选的是古根海姆博物馆。我们选择的是登上峭石之巅拍摄黄昏和夜景,不过,我们去拍摄的时间并不是在上中城漫步的这一天。
9、圣帕特里克大教堂(St. Patrick's Cathedral):
纽约圣帕特里克大教堂(St. Patrick'sCathedral),或译圣巴德利爵主教座堂,是美国纽约市的一座新哥特式天主教教堂,天主教纽约总教区的主教座堂以及本堂区圣堂,位于曼哈顿中城50街和51街之间的第五大道东侧,洛克菲勒中心的对面。教堂为哥德复兴式建筑,是纽约主要观光景点之一。
△328、圣帕特里克大教堂(St. Patrick'sCathedral)
圣帕特里克大教堂是纽约最大、最华丽的教堂,据说也是全美国最大的天主教教堂,里面有2400个座位。大教堂为哥特复兴式建筑风格,座堂从1858年奠基,1878年完工,1879年5月25日祝圣,以其巨大的体量高耸在当时的曼哈顿中城。1882至1884年间增建了总主教和神甫的住所。1888年又增建了西立面的钟楼,1901年开始增建东面,包括圣母小堂(LadyChapel)等。其花窗玻璃于1912-1930年在英格兰制造。1927-1931年座堂曾进行过维修,同时安置了大管风琴,扩大了圣所。1976年12月8日,主教座堂被列为美国国家历史地标。
△329、圣帕特里克大教堂(St. Patrick'sCathedral)
圣帕特里克(St.Patrick)是爱尔兰人的守护神。19世纪时,爱尔兰移民在这里建立属于自己的教堂。至今,每年在3月17日圣帕特里克节(SaintPatrick'sDay)前后,都会在周日举办大游行,以圣帕特里克大教堂为中心,沿着第五大道,从44街到59街附近,游行者全身都会穿着绿色的服装(因为这是幸运的醡浆草颜色),好像欢乐的春之仙子降临。
圣帕特里克大教堂雕饰华丽、细致的外观造型,一对雄伟华丽的尖塔,更是气势雄伟、非常美丽,虽然身处在曼哈顿中城摩天大楼之间,但却是一座非常吸引人注目的教堂,绝对不会让经过的人错过。
△330、圣帕特里克大教堂的肋状拱顶
圣帕特里克大教堂是新哥特式建筑,大教堂的尖拱(Pointed arches)高度有103公尺。位于左右高塔中间的大玫瑰花窗(Rosewindow),是Charles Connick的著名作品之一。外立面的支撑墩(Buttresspiers)、花饰窗格(Tracery)以及彩色玻璃(Stained glass)都及其精美。
哥特式教堂的尖拱因天主教教徒信仰不断追求向上攀升的精神升华,故而建筑形式演变成努力向上发展的尖顶,
△331、圣帕特里克大教堂
教堂内部中殿棚顶是高高的肋状拱顶(Rib Vault,或称做罗纹拱顶Ribbed Vault)。肋状拱顶像雨伞的伞骨支架,一根根挑高的细柱使整个建筑结构轻盈华丽,彷佛摆脱地心引力的重量,也是藉建筑形式的上升达到宗教信仰升华心灵的目的。
△332、圣帕特里克大教堂
圣帕特里克大教堂内部很大,大厅除了中间分左中右三个多排座位的区域之外,两侧还有很多小的祷告区。大厅两侧墙壁上的雕刻和窗上的彩色玻璃也是数量众多、且极尽华美。
△333、圣帕特里克大教堂
小知识:
圣帕特里克大教堂又译圣巴德利爵主教座堂是一个主教座堂,主教座堂是天主教体制中教堂等级中的一个等级。
天主教教堂分为五等,依次为:宗座特级圣殿,主教座堂,宗座乙级圣殿,教堂,小堂。
MajorBasilica(特级宗座圣殿),又称为“大殿”,全世界仅有四个,分别为拉特朗的圣若望大殿、圣伯多禄大殿、城外圣保禄大殿以及圣母大殿。均在罗马或梵蒂岡。拉特朗的圣若望大殿同时也是罗马总教区总主教即教宗的座堂所在,也是四座圣殿中最古老的一座,也因此拥有最高的地位,独有头衔Archbasilica。
Cathedral(主教座堂)为教区主教或者领衔主教的座堂,为了维持使徒统绪。通常在中文中翻译为大教堂或主教座堂。需要注意的是,在天主教会教堂的官方名称中,首先是教区(或牧者的牧区或封号),之后是主保圣人之名,最后是教堂建筑等级。在天主教体系中,主教座堂通常是一个教区只有一个,但是也有许多例外。
MinorBasilica(乙级宗座圣殿)是为宗座代牧区或者其他用途建在世界各地的属于教宗的教堂,共1520座。实际上乙级宗座圣殿低于主教座堂,但是在游行会排在主教座堂前。其可以带有教宗牧徽,和教宗华盖和教宗铃等标识。
Church(教堂)有司铎和执事负责,有固定弥撒,聚会,堂区事务。大部分教堂建筑属于都是这类教堂,其为堂区中心。
Chapel(小堂),通常用于无主任司铎,无固定弥撒,无固定教友的教堂建筑。它通常是大教堂的附属品,或者附属于学校,医院,修会,等其他宗教机构。其无主教传承,不代表使徒统绪。当然也有非常显赫的Chapel,翻译为小堂有些不恰当了。比如西斯庭小堂,虽然也叫Chapel但是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世界各地也有许多著名的小堂,如朗香教堂,也是Chapel。
10、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从圣帕特里克大教堂沿第五大道在向北走两条街到53街左转就到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Art,常简称为MoMA)是一所在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中城的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之一。位于曼哈顿第53街(在第五和第六大道之间),此博物馆经常与大都会博物馆相提并论,虽馆藏少于前者,但在现代艺术的领域里,该馆拥有较多重要的收藏。
△334、梵·高的《星空》
现代艺术博物馆创建于1929年,赞助者主要是艾比·奥尔德里奇·洛克菲勒(小洛克菲勒的妻子)、玛莉·昆·苏利文(Mary QuinnSullivan)与莉莉·布里斯(Lillie P.Bliss),营建和收藏品管理则主要由洛克菲勒家族财务支持。该馆成立之时,纽约的其他博物馆尚未致力于收藏现代艺术作品,就连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开馆作品,也只有收藏家赠送的八件版画与一件素描。
△335
2000年之后,现代艺术博物馆由于馆藏扩充甚多,为了展示更多藏品的需要,该馆从2002年5月21日关闭,将部份馆藏迁往皇后区长岛市的一处由旧钉书针工厂厂房改造的展馆继续展览。直到2004年11月20日,由日本建筑师谷口吉生设计的新馆落成开幕,门票也从美金12元调涨到20元,成为纽约市中最昂贵的博物馆之一。
对于大多数对现代艺术没有研究的朋友们来说,慕名到此应该只是为了一睹那几个世界著名的现代艺术作品,而多更多的现代、抽象主义作品可能都是根本无法弄懂和理解的。
△336
11、“爱”的雕塑(LOVE Sculpture):
由波普艺术(Pop Art)大师罗伯特·印第安纳(Robert Indiana)创意设计的,第六大道和55街交叉路口东南角的“爱”的雕塑(LOVE Sculpture),是纽约标志性的街头雕塑。虽然只是由英文“爱(LOVE)”的四个字母简单构成,却也成为众多游客趋之若鹜的拍摄打卡地。
△337、LOVE Sculpture
这四个字母造型最早是罗伯特·印第安纳为现代艺术博物馆1965年圣诞贺卡而设计的,之后还在1973年被印制成一款很受欢迎的邮票;1970年,印第安纳创作了首个“爱”的雕塑版本,这一作品在他家乡的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展出。
自那以后,越来越多的爱情雕塑出现在全美国乃至全世界。目前除了纽约之外,在美国许多城市中也都有他们自己的“爱”的雕塑,例如斯科茨代尔,新奥尔良或费城。在世界其他城市甚至出现一些被“翻译”的雕塑(例如米兰的AMOR Sculpture或以色列博物馆的希伯来语“爱”的雕塑)。
12、卡内基音乐厅(Carnegie Hall):
卡内基音乐厅(Carnegie Hall),也称作卡内基大厅,位于纽约市第七大道881号,第56大街和第57大街中间,占据第七大道东侧。由慈善家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出资建于1890年,是美国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界的标志性建筑。卡内基大厅以历史悠久,外形美观以及声音效果出色而着称。设有自己的艺术策划、开发和市场部门,每季度演出100余场;此外也出租给表演团体。目前无常驻乐团,纽约爱乐乐团在1962年之前驻扎于此。
卡内基大厅是由纽约宗教剧社团的业余大提琴手,并不出名的威廉·波奈特·杜斯尔(William Burnet Tuthill)设计的,设计成意大利文艺复兴式样,用砖和棕色砂石建成的。
△338、卡内基音乐厅(Carnegie Hall),背后的高层是卡内基塔
卡内基大厅是纽约仅存不多的,完全没有金属构架的全砖石结构的大型建筑之一,在20世纪初,由于要在演出厅添加一些楼梯,才增加了一些金属构件。外部全是由“罗马”式的窄砖构成,形成一种深棕色色调,细部是陶土和棕色砂石的雕塑。大厅避免了当时流行的巴洛克装饰风格,采用了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建筑师和雕塑家菲利坡·布鲁奈尔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的作品,帕奇礼拜堂高尚的风格:圆拱顶是由白色石膏和灰色石头组成的和谐色彩,四外是科林斯式柱头的壁柱支撑着连续的檐口,檐口上面,拱顶下面是一序列的半圆窗,组成著名的金色和白色的内部色调。
13、“希望”的雕塑(HOPE Sculpture):
2008年,为支持奥巴马竞选美国总统,罗伯特·印第安纳创作了与“爱”系列类似的作品“希望”系列。只是将“L-O-V-E”四个字母替换成了“H-O-P-E”,并通过这一作品为奥巴马的竞选活动筹款超过一百万美元。
△339、HOPE Sculpture
纽约街头的“希望”的雕塑(HOPE Sculpture)位于第七大道和53街交叉路口的西南角。我们与“希望”相遇完全是偶然的,是从卡内基音乐厅往百老汇的剧院区走的路上巧遇的。
14、纽约剧场区(Theatre District)与百老汇剧院(Broadway Theatre):
纽约剧场区(Theatre District)是美国纽约市的一个地区,位于曼哈顿中城,聚集了大量的剧场、电影院,餐馆等娱乐设施。在很多情况下,外百老汇及外外百老汇的部分地区也被视为纽约剧场区的一部分。传统印象中的百老汇剧院大多位于这一地区。在1980年代之前这里除了剧院之外,也曾有卖春场所等风俗设施,但从1980年代之后已经得到很大改善。
△340
百老汇剧院(Broadway Theatre),或简称百老汇,通常泛指包括在曼哈顿剧院区(Theatre District)以及林肯中心(Lincoln Center)一带的剧院以及其所演出的戏剧,其中有39间大型专业剧院拥有超过500座位。因为剧院大多数皆在百老汇街道附近的地方,故被统称为百老汇剧院。百老汇以演出音乐剧著名,亦常常有戏剧、歌剧、舞蹈等等的表演,与英国伦敦西区剧院(West End)同为英语世界中最著名的剧院区域。
△341
百老汇剧院以地理以及其喜剧形式受大众欢迎的程度可分为三种,分别是百老汇音乐剧(Broadway),外百老汇音乐剧(Off Broadway),外外百老汇音乐剧(Off Off Broadway,或译“第三戏剧(界)”、“先锋派戏剧”)。外外百老汇音乐剧有相当多实验戏剧的形式,也最便宜,如果票房很好,就会被移到外百老汇加强宣传,而只有受到大众欢迎、票房非常好的才会在内百老汇上演。在地理上来说,在纽约百老汇大街上,44街至53街之间的剧院称为内百老汇(也就是百老汇),而百老汇大街41街和56街上的剧院则称为外百老汇。
百老汇剧院区域是纽约市的重要旅游景点,到百老汇剧院区去欣赏一出传统的或流行的音乐剧,是众多到纽约游览游客的必选活动之一。据百老汇联会统计,百老汇在2009年到2010年的剧季的票房收益大约是10.2亿美金。
△342
一些经典的百老汇音乐剧在百老汇剧院一直都有演出,如:猫(Cats)、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妈妈咪呀(Mamma Mia)、芝加哥(Chicago)、狮子王(Lion King)、邪恶女巫(Wicked)等。如果有时间,一定要选一两出自己喜欢的剧目去看看,这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体验。
15、时报广场(Times Square):
在百老汇剧院区的南边就是世界上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有着“世界的十字路口”绰号的时报广场(Times Square)。
时报广场(Times Square)位于百老汇大道与第七大道会合处,范围由西42街延伸至西47街。时报广场的名称源自《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早期在此设立的总部大楼,因此中文译名有时会根据报社而译为“时报广场”,或根据英文原名“Times”直译为“时代广场”。
△343、时报广场(Times Square)
时报广场因其大量耀眼的霓虹光管广告、以及液晶屏宣传版,已经深入成为象征纽约的标志,反映曼哈顿强烈的都市特性。时报广场是纽约市内唯一在规划法令内,要求业主“必须”悬挂亮眼宣传版的地区。时报广场宣传版的密度,甚至与赌城拉斯韦加斯可相比拟。
在众多宣传版中,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时报广场四座纳斯达克交易所外的纳斯达克标志与股市行情表屏幕。屏幕用了3700万美元制作,屏幕高达120呎(36.6米),于2000年1月揭幕启用。光是租用这个位置,就花费纳斯达克每年至少200万美元。
△344、杜菲神父(Francis P. Duffy)铜像
在四周晃眼的广告牌下面,在广场上形形色色的嘈杂人群当中,人们似乎很难去关注广场上还有两尊铜像是纪念曾经做出过杰出贡献的纽约人的。
△345、编剧、演员和作曲家乔治·科汉(George M. Cohan)铜像
离开时报广场,我们分别沿第七大道和第八大道继续向南,沿途没有再安排游览,到了33街地铁站乘坐PATH返回了住处,结束了我们大半天的曼哈顿中上城的漫步游览行程。
这一路上所见到的景观是让我们最深切感受到纽约开放、多元、创新、继承、坚守本土又拥抱国际等多角度、多层次文化给我们带来的不同体验。如果不是这样漫步游览、对很多细节去深入细品,可能无法收获到沿途景观所能提供的体验和感受。
【未完,待续】
二、初识曼哈顿
六、漫步上中城及四十二街
七、漫步上城与中央公园
八、寻找曼哈顿天际线中央公园
九、纽约主要博物馆的精华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